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8 00:52:00
“机器人单果采摘间隔在8秒左右、熟果抓取成功率接近85%、果实损伤率小于8%……”7月4日,大荔县两宜镇绿丰源种植农场的冬枣大棚迎来新“帮手”——由深圳蓝侠机器人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联合研发的AI冬枣采摘机器人。其机械臂精准探向缀满枝头的冬枣,通过视觉系统识别果实着色度并评估成熟等级后,利用柔性指尖技术稳稳摘取,动作流畅高效。
“这个好,过去我们凌晨3点就得下地一直干到天明,白天太热没办法进棚摘果,如果这个机器人技术成熟就能连续作业,我们就轻松多了。”两宜镇许庄村果农申红钢难掩欣喜之情。
大荔县被誉为中国冬枣第一县,全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总产量超7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大荔冬枣品牌信誉度位列全国瓜果类第三,不仅畅销国内许多大中城市,还远销中亚、欧美。
每年6月至9月是冬枣采摘期,其间需要大量劳动力。大荔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周爱英表示,该机器人的应用将有效降低采摘成本,推动大荔冬枣从“丰产”向“优产”跨越,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去年11月,全国人大代表、大荔县东城街道畅家村党总支书记马红丽利用去深圳学习的机会,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勃然接洽,希望能研发出一款适用于冬枣采摘的机器人。
“我们实地考察后,针对冬枣采摘的特殊性,依托前期技术积累,进行3个月的集中攻关,完成了初代样机,实现了轻量型机械结构设计、多模态精准感知、果实成熟度判断等关键技术。”王勃然说,随后他们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完善,尽快让科技成果在大荔落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