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22:04:00
近日,一场聚焦知识产权保护的 “硬核” 活动在大零号湾科创大厦举行 ——闵行区知识产权保护调研基地正式揭牌。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市监局、区文旅局、区法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上海大零号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南虹桥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莘庄工业区共十一家单位齐聚,以 “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为主题,共建闵行区知识产权保护调研基地,共同开启区域知识产权保护 “协同创新”的 新征程。
活动现场发布了《闵行法院知产审判(2022-2025)》宣传片。
协同保护再升级,构建 “大保护” 格局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尤其在新质生产力领域,技术迭代快、权利形态新、保护链条长的特点,更需要凝聚知识产权保护合力。”闵行区法院党组书记肖凯在致辞中指出。
闵行区人民法院此前已积极探索协同保护机制创新,包括完善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协调机制,强化司法行政信息互通,搭建“技术专家库+院校智库”双平台,在园区设立 "李国泉法官工作室"服务站点等。而此次十一家单位共建调研基地更是标志着区域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从 “单点突破” 迈向 “系统协同”,覆盖 “政产学研用” 全链条,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筑牢 “保护盾”。
“调研基地要始终立足于高质量发展,把准闵行知产保护的脉络,以更广阔视角针对现实迫切问题展开实证调查,并做好调研成果的转化,让调研成果在多个层面发挥作用,发挥调研基地在护航新质生产力的积极作用。”闵行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张明君在讲话中强调。
揭牌即启动,首场研讨直击企业 “痛点”
在揭牌仪式前,一场干货满满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座谈研讨会率先拉开帷幕。十一家共建单位、高校专家以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 "企业知产保护难在哪?"" 行业发展瓶颈卡在哪?""知产协同保护怎么干?" 三大核心问题展开深入 "会诊",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难题探寻解决之道。
研讨会上,企业代表们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在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难题。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企业面临技术泄露风险高的问题,如何搭建完善的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并就侵害商业秘密行为进行初步举证,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在新兴技术领域,如AI、大数据等,由于权属界定模糊,企业在维护自身权益时困难重重。知识产权维权时间长也是企业的一大困扰,如何避免维权期间风险扩大,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进一步侵害,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假冒国产品牌商品泛滥,严重影响了国货的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国货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企业和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十一家共建单位代表与专家学者纷纷积极回应,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观点和意见。李国泉提出,要充分利用调研基地搭建常态化沟通平台,推动司法机关与行政部门、高校、园区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通过发布白皮书与案例指引,明确司法裁判规则,引导企业建立内部知识产权合规体系,从源头上预防知识产权问题的发生。单晓光、刘维、董文涛、尹腊梅等专家学者则指出,知识产权问题不仅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科技与政治问题的综合体现。一方面,企业要做好知识产权布局,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侵权防火墙,提升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共治,兼顾好经济发展中涉及的各方利益,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战略,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徐俊对本次研讨会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其直面问题、务实高效,并就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要立足本土国情、秉持国际视野、面向产业规律三点意见。
这场充满智慧碰撞的 "头脑风暴",为后续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的精准施策埋下了重要伏笔,真正让调研基地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 "智囊团"。同时,调研基地首场研讨活动的成功召开,标志着闵行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向着协同化、实效化迈出了新步伐,调研直面瓶颈问题,汇集机关、园区、企业、高校、专家各方意见,开启了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新的篇章。
首发知产刑事审判白皮书,解码区域知产保护新方案
研讨会后,闵行区人民法院正式发布《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刑事审判白皮书(2022-2025)》,以司法大数据全景呈现近三年知产刑事审判成果,为创新筑牢法治防护盾。发布会由审判监督庭庭长、新闻中心主任夏万宏主持。部分人大代表和媒体记者参加会议。
会上,闵行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李国泉解读《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刑事审判白皮书(2022-2025)》的发布背景,商事审判庭庭长何刚介绍白皮书主要内容及十大知产刑事典型案例。
白皮书以闵行区人民法院自2022年7月至2025年3月的知识产权刑事审判数据为基础,梳理分析了涉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基本概况、主要特点与问题成因,并总结闵行区人民法院知产刑事司法审判的探索与经验,旨在为保护创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司法智慧。
白皮书以闵行区人民法院以2022年7月至2025年3月期间审结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为基础,甄选出十大典型案例,既包含网络环境下传播盗版文学作品、非法发行电子游戏、销售盗版软件等数字版权侵权案件,又涉及制售假冒国内外知名品牌商品等严重损害市场秩序的商标犯罪类型,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司法动能,切实提升了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的公信力与引领力。
发布环节结束后,揭牌仪式正式开启。十一家单位共同为“上海市闵行区知识产权保护调研基地”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