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16:41:00
暮色降临,昆明市官渡区关上街道双桥村街巷灯火渐亮。这片占地0.96平方公里、有1.1万常住人口的区域,流动摊位与特色小店众多,日均人流峰值超6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频繁的人口流动和复杂的经营环境也带来了治安、交通、卫生等基层治理难题。为此,双桥村在党建引领、政法护航、全员治理的协同下,探索创新城中村治理新模式。
如今,该村实现“由乱到治”的转变,刑事、治安警情等指标连年降超11%,“两抢”警情零接报,违法犯罪得到遏制,街巷整洁有序,既保留烟火气与经济活力,又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书写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篇章。
民警调试在村内主干道安装的高清监控探头
坚持党建引领
“全盘统筹”治理机制迭代升级
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双桥村党组织以党建为引领,夯实组织基础。对班子搭配、书记能力、组织建设进行“全方位体检”,统筹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共驻共建资源,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
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推行基层党组织“兼职委员制”,联动派出所、市场方等力量,实施“以房管人、以商管客”,实现辖区流动人口登记全覆盖,准确率达98%。融合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乡约治理”,推动矛盾在网格化解,达成“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
以“小规章”促“大治理”。制度经党员大会、居民群众代表会共商共议,成为居民认可的“行为标尺”。租房管理明确责任链,房东参与基层调解网格排查矛盾。安全治理建立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消防设施巡检与出租屋隐患排查。
搭建民主协商平台,动员公共单位、辖区商户、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以民情恳谈会、议事协商会为载体,遵循“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原则,围绕区域发展、社会治安、群众民生定期议事,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强化科技支撑
“全域创安”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在双桥村,每栋小楼前、小吃店、超市和旅馆,甚至是更深的巷子里,都安装了摄像头。摒弃传统被动应对模式,以“天眼”代替人眼智慧管理城中村,将“预防警务、主动警务”理念融入治理全流程,以“预防+主动”、“静态+动态”、“人力+技防”三维思路打开双桥村综合治理工作新局面,科技的加持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
“预防警务”的落地,在于对风险的精准感知与提前干预。
派出所联合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网格员、治安志愿者等走村入户,依托网格走访和信息收集,动态排查治安风险隐患,建立台账并分级化解。同时,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主动预警,不定时轮巡监控视频,依据人流、物流、车流数据推送预警信息,让“预防”不只是理念,更是贯穿日常的行动闭环。
“预防警务”强调对风险的精准感知与提前干预,“主动警务”则聚焦动态治安。
双桥村构建“主干+分支+毛细血管”模式,强化科技赋能治理工作。“主干”层面统筹辖区资源,完善82路主干公建管控网络,外围4条干道、中心2条干道和8个出入口形成科技合围。村内8个主要出入路口设置电子围栏,打破“人管城”的固有治理模式;“分支”层面通过社区及村组自行筹资建设、物业经费出资建设、政府兜底出资建设等方式,建成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人员异常流动预警和重点区域管控;“毛细血管”层面则通过“分行业依次动员、分片区全面发动、会议座谈集中宣讲、工作人员逐一上门、运营商全天候提供服务”的模式,多渠道动员,打造上千个自建共建监控探头,将主动防控细化到街巷和时段。
多元主体参与
“全维共治”治理活力充分激发
双桥村基层治理的“秘诀”在于激活群众参与,村内双桥夜市的蜕变就是双桥村蝶变的一个缩影。
双桥夜市从2016年开始入驻经营,当时脏乱差的环境劝退了不少消费者。近年来,村民小组和派出所联合相关监管单位,发动居民力量不断创新治理新模式,把摊位从街边“游击战”升级为规范夜市,实行“三班倒”保洁制,雨污分流系统让油污不再横流,市场保安、护村队、派出所警务队等多支巡逻队伍全程巡逻,商户摊主则聚焦消费场景,以文明经营为要,优化服务减少消费纠纷,对负面情绪、异常行为对象,做好疏导、稳控与上报工作。
规范管理释放出惊人活力:节假日单日客流突破8万,带动周边1000余个就业岗位,双桥夜市变成了安全繁荣的夜市代表。
打造“七支队伍”,有效推动治安管理和群众自治良性互动,探索形成警民融合共治的新做法。
民警队伍作为“主力军”,加强日常治安管理、预防犯罪、矛盾化解、信息采集等工作,以专业力量压缩犯罪滋生土壤。巡特警队伍化身“流动哨”,聚焦人员流动密集场所加大巡逻力度,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行管队伍构建“联动网”,多部门携手发挥职能优势,推动矛盾联调、工作联动、平安联创。护村队伍当好“防护盾”,熟悉本地情况的他们,在村内日常巡逻、邻里矛盾调解中发挥作用,守护家门口的平安。市场安保队伍作为“助推器”,聚焦市场经营区,动态巡逻防控、重点时段管控、安全隐患排查,为片区平安建设添砖加瓦。应急队伍化身“压舱石”,快速响应各类突发事件,控制事态、紧急救援,筑牢平安最后一道防线。志愿者队伍成为“雷达站”,以“一摊一红袖标”机制,成为平安守望者、宣传手、巡逻队,让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一处角落。
双桥村以党建为引领,多元力量协同,在细处夯实、往实处延伸,激活治理“一池春水”,让城中村烟火气与平安和谐共生。这背后,是治理的“绣花功夫”对民生“柴米油盐”的深情呼应。从双桥村的“破茧之路”望去,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密码清晰可见:以党建为魂凝聚合力,以民生为根锚定方向,以精细为笔绘就图景。
来源:云南法制报 记者:起朝燕 通讯员:孙文俊/文
图源:昆明市公安局官渡分局福德派出所/供图
责编:莫开井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