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5 10:43:12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这首诗是一代诗仙——李白,用来恭贺贺知章归隐杭州萧山的诗。
天宝三年,744年,贺知章自知年老体迈,向李隆基乞骸骨,并请求以道士身份归乡隐逸。时任皇帝的李隆基,亲自批准贺知章辞职,并嘱咐皇太子率文武百官为其送行。
李白就在送行队伍当中。
贺知章之所以以道士身份还乡,这和李世民有很大的关联。纵览历史,对李世民一生影响比较大的道士有三个——王远知、孙思邈、袁天罡。
王远知,山东临沂市人。他的父亲是和隋文帝杨坚同一时期的人物,陈朝扬州刺史王昙选。
早年就离开优渥的官宦子弟生活,去了茅山,拜师陶弘景一脉的门下,习得 “三洞法”;后来因为不知名的原因,离开茅山一脉,又拜师臧矜,获得真传,这才开宗立派,世间有真名。
杨广攻打陈朝的时候,召见过他,并封赏厚礼,还与他有过彻夜交谈,事后,杨广顺利地攻下陈朝,占领扬州。
611年,大业七年,杨广巡游天下,在河北省涿州市想起了这个道士,于是,再次派人去请他来行宫相见,想问问个人前途和修仙资质。
这老道士也许是有望气的真功夫,一边告诉杨广,自古无长生道,世间不闻修仙法,一边好言相劝,告诉杨广,江南去不得,去了就再也没有相见之日了。不想还真成了谶纬之言。
极度自负的杨广,虽然对这位老道的本领深信不疑,但对预言的事却付诸于一笑,还是去了江南,结果,一条白绫了却了君王事。
时间到了620年,李世民征讨王世充,听说他的老表叔——杨广,和道士王远知有交情,有意去拜访他,并试探这个道士的本事,不想还没进门,就被王远知叫破了身份。
被识破了身份的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无奈,只好交代了事实,这位道士只是微微一笑,并再次开了金口,劝解道: “秦王是注定要做太平天子的人,又何必来老烦我这个老道呢,当然,最重的是你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 ,李世民并不在意。
有传言,武则天入宫12年,之所以没和李世民生孩子,是因为丹药让李世民失去了生育能力。其中真假,无从辩知。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李世民晚年时候,确实服用过大量的丹药。
没过几年,王远知感受到寿命将尽,就向李世民辞行。李世民通快递答应了,就放王远知——这个人间祥瑞,归山隐居。
635年,贞观九年,李世民再度想起这个活神仙,就敕令润州地区的行政长官在茅山给王远知建造道观。同年,王远知叫来徒弟潘师正,交代一番后事之后,说自己大限来临。次日,更衣沐浴,焚香就寝,卒。
据传,王远知享年126,这至今是个谜。
王远知死了,李世民也就忘记了“保重身体”的警告,不仅仅四处选美,广斥后宫,还吃仙丹求长生。
终于,宝贵的龙体承受不住欲望的洗礼,死于贞观29年,享年五十二岁。
另一个能和王远知并列的是孙思邈。
据传,孙思邈活了142岁,比王远知还多了16年。
孙思邈剧照
这位老道的传奇在哪呢,不在于医药传说,那个是他的老本行,信手拈来的。
他的传奇在于炼丹时候创造出了火药。民间有传说,火药的始祖,鞭炮烟花的老祖宗就是他。
一些传言,说是晋朝的葛洪炼丹的时候不小心炸炉了,不小心把火药给捣鼓出来了。
相传,唐太宗年间,浏阳市民被罚开山,一些青壮男丁,不堪重负,常常累死在山野道路旁。
这被云游四海的药王看见了,不由得老泪纵横,一边抹着枯黄的泪珠,一边吩咐一众弟子掩埋尸体,不让他们暴尸荒野,还一边寻思着怎么帮劳役们减轻负担。
于是在一个岩洞边结庐定居了。
山下的汉子们不知道这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有生死人肉白骨之称的药王孙思邈,只知道他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乐善好施的医生,经常过来和他攀谈,还时不时地给他送去木炭,用来除湿取暖,还送了一些皂角荚用来洗衣服,把他照顾的无微不至。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孙思邈觉得自己该为这些下苦人做点什么。
遍翻古籍,他终于找到了一些前人炸炉的经历,得知,硝石和硫磺是炸炉的主要原因,心想,既然硝石、硫磺能炸炉,那么也应该能炸飞石头。
丹炉
经过一番尝试,孙思邈终于确定了硝石、硫磺、木炭的比例,并制作出了原始的黑火药。
有了火药,这些汉子们开山的速度飞快,很快完成了劳役工作,并把火药视为神仙术法,把孙思邈称为赛神仙。
唐太宗时期,袁天罡名声并不大。在王侯将相的眼里,袁天罡就是一个会看相的方士。
无论是哪种正史典籍,都只记载了袁天罡的几次相面故事,并没有在他身上留下过多笔墨。
虽然说隋唐两朝都在太常寺设有太卜署,但看相不在其中。
李世民登基的第八个年头,不知道从哪得到消息,听说袁天罡看相很灵验,十分好奇,就派人传唤袁天罡到皇宫中来。
李世民当面问了袁天罡一个很尴尬的问题,你袁天罡的本事和古巴蜀国的严君平相比,到底怎么样?
袁天罡开口打哈哈,严君平没有遇到圣明的君主,我就能赶上,这足以说明我比他强!
李世民一听,还挺自信的,行,那你就留在这里吧,不要乱跑了,省的那天我想要看相了还找不到人。
自那以后,袁天罡就留在长安了。
一次,高士廉为了捉弄下袁天罡,故意出言相问,你为别人看相,说别人能当几品官就能当几品,那你不妨为自己算一卦吧,看看你自己能当什么官?
袁天罡说,我早就为自己算过了,不会再有官职了,恐怕活不过今年的四月份了。
果然,还没到四月,袁天罡就死了,终年83岁。
这种玄而又玄的事情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灵验,于是,袁天罡的名声就流传了下来。
那么这种玄学可不可信呢?答案在古代是可信的。
首先通过相貌、身材、谈吐方面了解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再通过聊天和谈话获取关键信息,就能摸清楚一个人的性格,就能大致判断出来一个人未来的前途。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得出的结论,偏差一般不会很大。
所以,这种玄学在古代是很吃香的,你们认为呢?
公元637年,也就是贞观十一年,李世民下旨: “道士、女冠宜在僧、尼之前。”,将道教置于佛教之前。他本人也热衷于道教传播事业。
再加上,上述的三个道士都比较长寿,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人们潜意识认为神仙有可能存在。
一时间,求仙问道的风俗得以广泛传播,李白自然不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