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7:23:00
动物界包含30余个门级分类单元,其中有一个神秘类群叫棘头虫。这一类形如蠕虫的寄生虫能感染鱼类、家畜甚至人类,其起源问题一直备受争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领衔的中外科研团队,对一枚来自1.6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的化石研究发现,化石的主人竟是棘头虫的“鼻祖”,填补了该门类的演化空白。研究成果4月9日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
棘头虫是一类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体内寄生蠕虫,很难保存为化石。所以,人们对棘头虫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知之甚少。科研团队在内蒙古道虎沟生物群发现的这枚化石,完美保存了棘头虫的一些身体特征。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博说:“这个棘头动物的化石大概2厘米长。它最典型的特征是头部上有很多倒刺,用于固定在寄主的肠壁上。身体上还有很多列的纵毛列,躯干前部还有很多的颚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牙齿。它尾部还有一个雄性交合伞的结构,通过这些结构判断,它应该属于棘头动物门。”
这次发现的棘头动物被命名为“道虎沟侏罗棘头虫”,简称“侏罗虫”。通过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后,科研团队进一步确定了侏罗虫的演化位置。
王博说:“我们的化石处于棘头动物门的早期类群轮虫和现代棘头动物之间的过渡类群。加上先前已有的形态和分子学证据,我们将关键的演化环节全部打通,为解决棘头动物门的起源提供了最关键的实证。”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记者/吕莹莹 谢健 )
来源: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