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华能澜沧江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流域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大江澎湃向未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08:21:00    

当能源之光铺洒彩云之南广袤大地,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历程崛起的澜沧江上一座座电站正演绎着别样的变革:未闻传统工厂的喧嚣,一座座光伏矩阵如银色梯田延展;不见都市的霓虹斑斓,水、风、光、储却在整个流域融汇成清洁能源的新时代交响。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如何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促进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这是担负澜沧江流域清洁能源开发职能的华能澜沧江公司的新时代使命。

近年来,华能澜沧江公司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全力服务国家战略、顺应行业发展,以全面深化改革破浪前行,统筹推进单一水电开发向水电与新能源并重发展转型,不断以科技创新突破技术壁垒,激活绿色发展的乘数效应,为“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绿色电力企业”提供坚强保障。

二十余载砥砺,华能澜沧江以绿电为笔,书写“点亮绿色经济”的生动答卷——每一度清洁能源的流淌,都在勾勒国企改革的时代注脚,编织民族团结的共富经纬,描绘生态文明的鲜活图景,镌刻技术进步的创新坐标。

技术密码: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想要技术“跑”得又快又稳,人才、扎实的技术功底以及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这三样一个都不能少。华能澜沧江的创新力量,就如同藏在电站里的“造血密码”,不断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

2021年和2022年,华能澜沧江自主研发的“华能睿渥HNICS-H316”“华能睿渥HNGS-H316”“华能睿渥HNIES-H316”和“华能睿渥HNIPS-H316”系统分别在小湾和糯扎渡电站投运,标志着我国700兆瓦和650兆瓦水电机组首次实现计算机监控系统、调速器系统、励磁系统及继电保护系统四大核心控制系统100%国产化。同时,华能澜沧江创新“水光互补”调度算法,使新能源消纳率提升至98%;开发“智慧能源云”平台,实现“水风光储”一键式协同调度。

此外,华能澜沧江奋力推动攻克基于IEC61850标准的10万级测点水电站全景建模方法及通信技术,大容量、高弧压的全国产磁场断路器,基于真机运转特性曲线的调速器一次调频优化及AGC配合、参数建模控制策略,特大型水轮发电机定子故障定位、转子匝间故障检测、PT二次回路断线监测及GCB非全相等新型保护原理,研制了特大型水电机组调速、励磁、保护智能分析平台等30项核心技术、实现20亿元成果转化效益、引育100名高水平科技人才、取得1000项科技成果的“73211”科技创新目标落地落实,标志着中国能源技术实现新领跑。

治理基石:从立柱架梁到系统集成

华能澜沧江公司作为中央企业治理示范企业,聚焦顶层布局、分类分层、体制机制、创新创效“四个维度”,构建“科学型”治理架构、“高效型”治理层级、“保障型”治理机制、“价值型”治理效能。

以战略引领为“纲”,统筹推进单一水电开发向水电与新能源并重发展转型;以组织变革为“擎”,推动“发展”和“治理”双轮驱动下的组织变革;以数字建设赋“能”,打造“业务融合、赋能创效”的新型数智化服务体系,促进“经验驱动”向“数智驱动”转型。

全面夯实“四会一层”治理结构,全维度提升基层一线治理能力,实施“一域一策”差异化精准管控。建立涵盖生产、基建、新能源、集控、财务、营销、供应链、检修全业务领域一流评价体系,以全域争创一流的良好态势全面提升治理质效。

这套治理体系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执行效能:分类分层的权责管理机制,让绿色发展部署精准落地;三项制度改革催生的“全员竞聘+动态考核”制度,使技术团队研发周期缩短;价值创造导向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激励出17项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民生温度:从土地增值到生态红利释放

2025年2月22日,位于普洱市思茅区的华能澜沧江公司咖啡厂复合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标志着全国首批“咖光互补”创新工程正式投运,为“农光互补”发展开拓了新路子,走出了新模式。

而在曲靖市沾益区菱角乡刘家庄村的光伏阵列错落有致的光伏板下,村民们忙着管护万寿菊,土地立体化利用的场景在这里已臻成熟。“18亩土地流转种烤烟,空闲时还能到光伏基地务工,双份收入让日子越过越踏实。”村民们笑着算起增收账,光伏板下生出的致富经,正转化为村民可触可感的幸福增量。

持续深化“光伏+产业+N”拓展路径,将新能源开发与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深度融合,在土壤贫瘠、坡度大的土地上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在光伏板下发展种植业、畜牧业等,以绿色发展催生“共富效应”,华能澜沧江的新能源项目,一个个呈现出企业、村集体、村民多方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生态账本:从环境友好到生物多样性保护

面对新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课题,华能澜沧江同样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

在新能源项目选址、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华能澜沧江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生态敏感区避让机制,积极探索“点状开挖”的生态工法,有效降低地表植被破坏,具有显著的环境友好性,并采取动植物保护、完善截排水系统等多项措施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华能小湾团山农牧光伏项目连片光伏板下,盛开的金银花与放养的牛羊构成独特风景。生态保护领域的创新不仅限于植被恢复,在澜沧江流域,华能澜沧江投入大量资金在每个电站同步建设了珍稀植物园、鱼类增殖站和野生动物拯救站。这些举措与能源项目的生态实践相互叠加,共同构建起新能源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双赢格局。

丝路纽带:从绿色输出到标准赋能

华能澜沧江以“一带一路”为纽带,通过技术赋能、标准认证、人才培育的三维联动,织就全球能源合作新网络。近期,由华能澜沧江牵头编制的《智慧水电》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白皮书发布。作为我国水电领域首个IEC白皮书,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在智慧水电产业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

沿着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华能澜沧江的绿色动能持续辐射东南亚: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和柬埔寨“四角战略”对接发展的重点项目,成为中国华能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开发建设的“窗口工程”,年发电量占柬埔寨全国总发电量的五分之一,电站采用的8台机组均由中国制造,通过“中国技术+中国设备+中国标准+中国管理”的全链条“走出去”模式,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制造”在柬埔寨及东南亚的影响力。创新实施的“BOT+技术转移”模式为柬埔寨培养了大批电力技术人才,让中国技术深度融入当地发展血脉。缅甸瑞丽江项目通过智慧运维系统改造,使发电效率提升15%,中国标准正在点亮周边的万家灯火。

跨越山海:从山水相连到人文相亲

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多元化多渠道履行社会责任,建设中柬友好示范村,引入“中国式扶贫”经验,坚持减贫“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多次聘请农业专家传授村民种植技术,联合国内科研机构在移民新村实施“澜湄甘泉”清洁饮用水项目。

瑞丽江一级水电站,是我国首个对外投资水电的大型BOT项目,分别向中国和缅甸送电,形成了“一站两网、两国电网、两国调度、两国员工、两国市场、境外大用户直供”的特有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中国华能全方位保障双方利益,用实物投资法破解总投资额确认难题,率先在云南省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极大促进了中缅金融合作,以清洁、稳定的电力供应极大改善了缅甸电网的稳定性。在刚刚过去的“3·28”缅甸7.9级强震中,电站在地震当晚及时恢复了对缅甸南坎、木姐地区的供电,为缅甸抗震救灾、保障民生提供了强有力保障,贡献了中国力量,与当地结下了深厚的“胞波情谊”。

纵览云南聚力描绘的能源强省山水画卷,华能澜沧江持续以江水奔涌之势书写能源革命新篇,驭新能源之光,劈转型航道,让“东方多瑙河”澜沧江畔的绿色动能辐射南亚东南亚,在西南边疆绘就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并优的现代能源长卷。

云南网记者 王永刚 通讯员 白苹

相关文章
60余国外宾齐聚云南:中国为全球农业生物多样性发展提供范例
2025-05-23 13:55:00
《王者荣耀》重返全球手游收入榜第一
2025-05-23 13:20:00
国创会举办国际茶日活动 让国际友人在茶文化中“读懂中国”
2025-05-23 10:39:00
非洲国家加快发展航天事业
2025-05-23 08:43:00
华能澜沧江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流域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大江澎湃向未来
2025-05-23 08: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