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09:54:00
在生活里,我们常常会忽略身体给出的一些信号,直到问题变得严重才追悔莫及。49 岁的刘先生,就经历了这样一段令人警醒的事情。
最近这一个月,刘先生总觉得浑身不对劲,皮肤像有无数小虫子在爬,瘙痒难耐。那种痒,不是轻轻挠几下就能缓解的,它时不时冒出来 “捣乱”,严重影响了刘先生的日常生活。一开始,刘先生还以为是皮肤干燥,就买了些润肤霜涂抹,可根本不见效。在被瘙痒折磨得实在受不了后,他决定去医院看看,一心想着赶紧把这恼人的瘙痒问题解决掉。
到了医院,医生见到刘先生,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突然问道:“您平常照镜子的时候,没发现自己脸色特别黄吗?” 刘先生听后,一脸茫然地摇摇头。在他的认知里,自己和平常没啥两样,压根没察觉到有啥异常。其实,不只是刘先生自己没发现,他的妻子也早就留意到了一些变化。尤其是最近一周,妻子发现刘先生的面色变得蜡黄蜡黄的,在屋内灯光的映照下,那种黄色格外明显。不过,妻子当时也没往深处想,只觉得可能是丈夫最近太累了,休息休息就好。
若不是这愈发严重的皮肤瘙痒,刘先生估计还不会走进医院。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皱起了眉头。原来,刘先生的胆红素数值高得吓人,这意味着他出现了黄疸症状。紧接着,进一步的详细检查更是揪出了大问题 —— 刘先生患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并且已经发展到了肝硬化(失代偿期)。可让人惊讶的是,对于这些情况,刘先生完全不知情,就像在黑暗中行走,对周围潜藏的危险毫无察觉。
刘先生自己也坦言,从小到大,他从来没有主动去医院做过体检。至于自己有没有乙肝,他更是一无所知。他说,之前自己感觉身体一直都还不错,除了这一个月出现的皮肤瘙痒,平时压根没觉得身体有啥不舒服的地方,所以也就从没想过去医院做个体检,检查一下身体状况。
医生耐心地向刘先生解释,之所以会出现黄疸,是因为他原本就有的慢性肝病,这会儿合并了急性肝衰竭。胆红素急剧升高,而这些过量的胆红素就像一个个小刺,不断刺激着皮肤神经,从而引发了强烈的皮肤瘙痒感。
说起肝硬化,这可是一种慢性且不断发展恶化的疾病。它的形成过程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肝细胞受到大量破坏,死了一大片。在这个基础上,肝脏里的纤维组织就像野草一样疯狂生长,肆意蔓延,逐渐形成一个个结节,还搞出了假小叶这些异常结构。这么一来,肝脏原本正常的结构被搅得乱七八糟,血液供应也受到严重影响,没法正常工作了。
从疾病的严重程度来讲,肝硬化已经处在终末期肝病的阶段,一旦发展到这一步,肝脏的损伤就很难再逆转了。而且,肝硬化就像一个 “麻烦制造机”,一旦缠上患者,就会引发一系列让人头疼的并发症。比如,患者的肚子里可能会莫名其妙地积聚大量腹水,肚子变得越来越大,像个充了气的气球;有的患者会出现肝性脑病,整个人精神状态变得很差,意识模糊,行为也变得古怪;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也很常见,血管变得又粗又薄,像随时可能爆炸的气球,容易引发大出血;还有脾大、肝肾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等问题,都会接二连三地冒出来,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
那么,当肝硬化这个 “隐形杀手” 悄悄靠近的时候,我们的身体究竟会发出哪些信号来提醒我们呢?不同的患者,表现可能不太一样。有的肝硬化患者,最开始只是感觉浑身没劲儿,干啥都提不起精神,吃饭也不香,对什么食物都没胃口;有的患者则是腹胀得厉害,肚子一天天变大,就像吹气球似的。直到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肚子里全是腹水,这时候才知道自己得了肝硬化;还有些患者,症状表现为出血,可能是鼻腔动不动就出血,刷牙的时候牙龈出血,甚至是上消化道出血,呕出暗红色的血液,场面十分吓人。
作为医生,在这里还要特别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留意自己的皮肤变化,因为肝硬化往往会在皮肤上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眼睛干痒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肝硬化患者,眼睛可能会出现巩膜黄疸,也就是眼白部分变黄,还可能伴有结膜充血水肿。为啥会这样呢?这是因为胆红素这家伙特别喜欢和身体里的弹性蛋白 “交朋友”,而眼睛这个部位,弹性蛋白含量相当丰富。所以一旦黄疸出现,眼睛常常会最先 “遭殃”,变得发黄,同时还会引起眼睛干痒,那种感觉就像眼睛里进了沙子,又干又涩又难受。
皮肤瘙痒也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皮肤异常表现。这主要是因为肝硬化使得肝功能大打折扣,内分泌系统也跟着乱了套,各种激素的分泌变得不正常。再加上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也出了问题,很多患者就容易合并黄疸。胆红素在皮肤下面捣乱,刺激着神经末梢,皮肤就开始瘙痒起来。有些患者瘙痒得特别厉害,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只能不停地抓挠,身上到处都是抓痕,严重影响了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肝硬化一旦发展到严重阶段,就很难逆转。所以,为了避免一发现就是肝硬化这种悲剧,大家一定要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尤其是那些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长期酗酒的人、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还有重度脂肪肝患者,他们患上肝硬化的风险比普通人要高很多,更要重视定期体检这件事,让医生能够及时发现身体里潜藏的问题,早诊断、早治疗,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