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稳经济政策要来了!增量政策将如何稳外贸、扩内需、稳股市楼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8:0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北京报道为了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中央明确适时推出增量政策的内涵更加清晰。

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会议指出,要鼓励企业积极稳定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以工代赈等支持,加强就业公共服务。要稳定外贸外资发展,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要促进养老、生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大力提振民间投资积极性。要持续稳定股市,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相关举措一旦推出,要直达企业和群众,提高落地效率,确保实施效果。

4月17日,国务院以“加强预期管理,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为主题,进行第十三次专题学习。李强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找准政策重点,善于抓住有风向标作用的问题,对症下药、集中施策,及时推出有力有效的政策举措。要讲究政策时机,在一些关键的时间窗口,推动各方面政策措施早出手、快出手,对预期形成积极影响。要把握政策力度,必要时敢于打破常规,打好“组合拳”,让市场真正有获得感。

稳定外贸外资发展

一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5.4%,好于外界预期,为全年5%左右的目标奠定基础。一季度我国出口同比增长6.9%,是支撑一季度经济良好开局的重要力量。进入到4月份,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不利因素增多,要推动二季度经济平稳增长,需要政策层面加大支持力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4月2日之前,学术界对这一轮冲击的量化分析,大多是以美对华加税60%、对世界加10%的场景估计的,现实冲击更大。相应地,需求端政策发力需要与之匹配。目前,中国对美国的中间产品出口、跨境电商出口的通道仍然没有封闭。但是,美国政策不稳定,存在一定风险。要鼓励企业在合规基础上灵活调整贸易方式,同时控制风险,鼓励市场机构加强对企业的专业服务。

“在出口退税方面,我建议以稳为主,今年以及之后几年的工作,尽量避免使用出口退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逐步落实完善个人物品出境退税、跨境电商出口退税、跨境服务贸易出口零税率等制度”,崔凡表示。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邵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贸易冲突里,受冲击最大的是主要面向美国市场的外贸企业,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转嫁高关税成本的方式不同。当然,面对这么高的关税,部分企业可能难以转嫁成本,将面临巨大压力。因此,政策层面可以帮助这些企业度过难关,比如帮助出口转内销,或者转向非美市场;还需加大政策托底力度,比如鼓励企业稳定就业、提供失业救济保障、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等。另外,部分企业可以考虑在海外分散配置产能,但是未来可能更多要本地合资,将生产工序放在那些对美低关税的区域。大家的心态要有所转变,以前更多强调GDP(国内生产总值,在本国新创造的价值),未来可以更关注GNP(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居民新创造的价值,包括从海外汇回的收入报酬、投资回报等),可以适当鼓励中国企业适应性地推进海外供应链的再分布。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针对出口企业可以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中国对美国的大型出口企业,比如苹果产业链企业,有可能获得关税豁免。韩国当前已经推出了针对汽车、芯片行业的补贴计划,因为韩国出口汽车和芯片的企业数量很有限,出台补贴政策相对好落地。但是,对于中国而言,出口美国的企业成千上万,要出台资金支持政策的操作难度比较大。参照以往历史经验,可以给出口企业一定贷款展期,甚至免息政策。

更大力度扩内需

当出口面对不利冲击时,更大力度扩内需,才能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当前我国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像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进程中,考虑到今年可能存在的外贸不利影响,今年我国加大了“两新”政策力度,将安排5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资金规模为3000亿元,相较去年实现翻番。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较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6.9%、21.7%、19.3%、18.1%,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作用明显。

邵宇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要提振消费需要增加居民收入,包括发放消费券、增加社会保障力度等。大家愈发意识到,国内消费占比较低,在于社保体系不够健全,使得大家不太敢花钱,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社保体系、提高保障水平。当前,可以利用数字人民币技术来促消费,因为这笔钱不能变成储蓄或者投资,只能用于消费,且定期失效,这能更精准地促进居民消费。投资是利润的函数,当前各行各业的利润率存在压力,国内竞争较为激烈。当然,对于一些有超额收益的新赛道,市场是比较敏感的,像人形机器人的投资现在就非常热。因此,要促进民间投资,要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降低税费负担等,让大家看到赚钱的机会,这样市场资金自然会跟进。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白彦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扩内需”不能仅限于境内居民的内需,也要包括入境消费。2024年,中国入境游客规模达1.3亿人次,增速达60.8%;入境消费规模达942亿美元,增速达77.8%。可见,我国入境消费是潜力巨大、方兴未艾的一片蓝海。与入境消费的思路类似,应该抓住时机,发挥好我国境内市场庞大、产业配套齐全、政策环境稳定的独特优势,加大力度吸引外资投资兴业,做大投资,以高质量投资撬动和释放内需潜力。

除了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外界期待政策加大对服务消费的支持力度,包括养老、生育、文化、旅游等。部分地方政府推出针对服务消费的消费券,包括餐饮、酒店、旅游、文艺演出等。政策层面还在积极放宽市场准入,比如从去年开始在持续扩大电信、医疗、金融等领域对外开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扩大国内需求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公共服务支出,来促进消费的扩大。当前商品消费相对饱和,政策重点应转向服务消费,服务消费领域面临一些制度性约束,建议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养老服务领域的准入限制,满足中高收入群体多样化的服务消费需求。消费的主体是年轻群体,所以政策也需要鼓励、释放年轻群体的消费潜力。要落实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教育这些问题,释放近3亿农业转移人口的消费潜力。

白彦锋进一步表示,贸易摩擦会对我国贸易顺差产生冲击,可能带来贸易顺差额度的下降,进而通过结汇等渠道影响我国境内基础货币投放。为此,需要国家相机通过降准等多种方式及时向市场当中释放流动性,与财税政策一起稳定物价和预期,增强宏观调控政策的趋向一致性。在财税政策方面,则应将着力点放在规范税收优惠、整治“内卷式”竞争等方面,长短结合,锚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统筹好内外两个市场协调可持续发展。

持续稳股市稳楼市

美国滥施关税,且美国政策存在反复,对全球贸易和投资造成干扰的同时,也带来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4月上旬,中央汇金、中国诚通、中国国新共同发力增持A股,多家上市公司加入增持行列,中国人民银行明确必要时向中央汇金提供再贷款政策支持,这些举措有力地维护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

陆挺表示,4月2日,美国政府推出的所谓“对等关税”是超预期的,这给全球金融市场、全球经济、美国经济前景等带来很大不确定性。因此,美国市场出现的股债汇三杀,反映出市场对不确定性的厌恶,以及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在过去的两个星期里,中国政府的政策应对做得很好。中国人民银行明确给国家队提供再贷款政策支持,推动实现稳定资本市场的政策目标。在稳定人民币汇率方面,过去两个星期里,离岸人民币汇率曾经贬值到7.42,但是后期又回升到7.3左右的水平,人民币汇率总体保持平稳。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央汇金公司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并且第一次自称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同时,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等机构也进行了类似的增持行为,表明类平准基金已经开始进入市场,将带动其他机构投资者跟随,形成稳定市场的强大合力。要想稳住股市,此轮平准基金预计需要达到市场资金的一定比例,如2%-3%,按照目前A股市值约80万亿元的总量,平准基金总体规模需在1.5万亿元以上。资金来源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包括中央汇金、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等机构的自有资金、市场融资以及人民银行的流动性支持等。

邵宇表示,相比剧烈波动的海外市场,中国股市整体表现很不错,市场明显感受到了托举力量。中国“类平准基金”的入市,央行表态给予中央汇金以再贷款支持,很好地提振了市场信心。要稳定资本市场,关键要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至于房地产市场,从2021年市场高位以来,中国已经一定程度释放了房地产泡沫风险,但是随着风险的释放,也带来了房地产投资下降、地方卖地收入的减少等连锁反应,因此当前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房地产市场也可以推出类似举措,来稳定房价、收储土地等。当然,稳楼市的政策需要有保有压、因城施策,要根据区域发展来做一些精准的政策托举,对于人口净流入地区,可以收购部分存量商品房,来稳定房价;对于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政策收储的空间比较有限。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为了应对关税影响,中国可以积极扩大内需,短期根据形势需要追加财政预算、适时降准降息、探索推出“中央房地产稳定基金”。具体而言,在财政政策方面,在赤字率4.0%的基础上,及时根据形势调整并宣布追加预算,确保必要的支出强度。在货币政策方面,用好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工具,适时降准降息,提振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需求。在房地产方面,探索推出“中央房地产稳定基金”,专项用于保交楼、收储、防范房企流动性风险等,解决当前地方政府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能力不足的问题。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特朗普急了,炮轰鲍威尔要求降息:立刻马上!
2025-04-22 16:06:00
湖北天门:托起稳稳的幸福
2025-04-22 09:55:00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大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新发现力度
2025-04-22 08:58:00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推动园区发展与作风建设深度融合
2025-04-22 08:38:00
稳经济政策要来了!增量政策将如何稳外贸、扩内需、稳股市楼市
2025-04-22 08: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