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6:44:00
鲁网4月24日讯在国内率先搭建知识产权人才培育体系,开展知识产权领域高层次人才认定,设立全省首个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在济南,知识产权创新链上的“金点子”不断激活发展的“源头活水”;
拓宽高价值专利快速授权“绿色通道”,建立全省首个地方性专利转化运用平台,建成知识产权全门类、全链条、一站式服务体系……在济南,知识产权转化链上的“金钥匙”不断开启产业的“关键一环”;
提升地理标志品牌价值,高标准建设地理标志展示推广中心,打造赋能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在济南,知识产权品牌链上的“金招牌”不断擦亮城市的“特色名片”;
牵头济南都市圈六市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在海外设立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全面推进专利侵权纠纷快速处理……在济南,知识产权保护链上的“金铠甲”不断筑牢企业的“防护矩阵”。
作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省内首个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济南市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近年来,济南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更是不断深耕、不断探索、不断突破,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能、运用效益、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持续加大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转化应用,让知识产权“落地成金”,成为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激活金点子
构筑知识产权人才创新高地
“现在想来还有点后怕。”埋头研发多年的一家数控设备企业,摩拳擦掌准备上市多款重磅产品。市场监管部门的及时提醒,让他们直呼“很庆幸”,“千辛万苦研发的产品,却忘记专利申报这关键一步,没有‘盔甲’保护的战士怎能上战场?”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知识产权人才更是创新的关键要素。企业的无奈很现实,知识产权事务复杂,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别是对整体实力薄弱的初创企业来说,知识产权人才非常紧缺,他们希望得到专业专属、顶尖前沿、全程全链的“人才助力”。
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积极推动,与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力,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扎根、服务济南,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
厚植沃土“育才”。在《济南市部分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试行)》文件中,将知识产权创新人才纳入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体系。目前,全市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共计3万人,认定知识产权领域高层次人才14人。设立全省首个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为知识产权人才和科技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已投资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12家,带动引进高层次人才50人,其中院士1人。
创新服务“助才”。开展“人才知融”扶智行动,举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151场次、参与企业800余家;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人才模式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闭环式管理服务模式”入选全国首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典型案例。
搭建平台“用才”。组建由114名知识产权专家、学者组成的知识产权人才智库,20名不同领域专家组成的“海右人才”知识产权服务团,引进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32家,为6家院士工作站提供战略制定、创新管理、转化运用等高标准一站式服务,为重点企业提供专利布局、人才匹配、海外维权、成果转化等高质量服务。
在济南,越来越高端的知识产权人才创新,为企业激活“金点子”,化为“金动能”。
转动金钥匙
推动高价值专利转化集成改革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与济南市市场监管局签订区域定向专利许可试点协议,并聚焦专利转化堵点,与企业签署区域定向专利实施人工智能推介平台联合开发协议……在2025年济南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现场,高校科研团队与企业市场开拓团队、高价值专利成果与现实生产力“执手相见”,让知识产权更便捷、更高效、更精准地“转出”新质生产力。
闯荡市场的企业,必然期待拥有乘风破浪的助力。实验室中的“专利纸”,必然期盼能够走下书架走向应用场。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不断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推动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加快全市专利产业化进程。
让服务更集聚。济南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槐荫区、济南高新区等4个区县分别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区(县)和示范园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设立51家商标品牌指导站,知识产权营商环境指标位列全国第六、全省第一。
让转化更畅通。出台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高规格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价值增效等3大计划、专利转化运营服务网络织网等12项专项行动。建立全省首个地方性专利转化运用平台,搭建高价值专利“一月一链”转化投融资路演基地6家,举办专利转化路演20场;开展高校院所专利“盘存”,建立专利转化储备库,入库企业726家、专利3.1万件。累计完成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33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10家,专利实施转化产生经济效益448亿元。
让创新更跃动。累计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34家,知识产权贯标企业2760家。累计建立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支撑机构1家,服务基地23家。2025年2月,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2477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6.1件,增速19.9%;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9.1件,增速22.9%;有效商标注册量45.5万件,增速7.9%;全市累计获得中国专利奖95项,其中金奖6项。
在济南,越来越畅通的高价值专利转移转化,为企业转动“金钥匙”、打开“金天地”。
擦亮金招牌
提升地理标志品牌核心价值
走进济阳区仁风镇,一个个西瓜大棚便是独特的风景。满目葱茏的藤蔓间,悬垂着一颗颗袖珍的绿皮西瓜。村民穿梭其中,带着地理标志商标的仁风西瓜正源源不断地走向全国市场。
地理标志商标,不仅是地域文化的生动载体,更是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高度重视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工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打造区域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让地理标志产品更具“价值力”。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制度优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4件、农产品地理标志36个,“章丘大葱”“莱芜黑猪”“平阴玫瑰”“仁风西瓜”入选“好品山东”。“平阴玫瑰”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和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品牌价值达到32.36亿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60亿元。
让地理标志产品更具“影响力”。高标准建设地理标志展示推广中心,打造赋能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自运营以来,成功承办第十二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同期活动、接待全国各地的知识产权部门调研学习、举办多场知识产权培训与地理标志产销对接活动。
让地理标志产品更具“支撑力”。以会带展助力特色经济发展。2024年10月,举办首届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交流大会暨地理标志产品交易会,观展人数达4.3万人,带动济南城市综合增收2.09亿元,现场达成意向协议、订单协议等460余份,意向金额达10亿元,有力推动消费品质提升,助力乡村振兴。
在济南,越来越优质的地理标志产品,为乡村振兴擦亮“金招牌”、缔结“金硕果”。
锻造金铠甲
优化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
从在线提交申请到授权,仅仅六个工作日,一家电气自动化企业就拿到了盼望许久的“专利证书”。企业在预审平台线上提交专利申请预审之后,便进入高效运转的“绿色通道”。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迅即开启一系列专利审查工作,只要材料齐备,“创新果”将快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对很多企业、特别是以研发创新为生命线的科创企业而言,快一秒拿到货真价实的“金专利”,就等于快一秒抢抓市场机遇。市市场监管局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让企业从创新到市场的距离只剩“一步之遥”。
预审服务“更高效”。健全预审管理制度,高质高效推进预审审查。中心正式运行以来,累计已为1119家注册代理机构和3934家创新主体开展服务,共接受预审案件12006件,受理10884件,合格8976件,授权6496件,平均预审周期为3.8个工作日,授权周期压缩90%以上。
保护格局“更优化”。获批国家第四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成功在韩国、德国、新西兰设立海外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完成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指导案件7件。获批第三批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建成商业秘密保护基地12个、保护指导站(联系点)101个。
侵权处理“更快速”。全面推进专利侵权纠纷快速处理,细化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处理程序和规则,创新案件实现“快立、快审、快裁”机制。推行“先行调解+司法确认”,2024年以来,济南市5件专利侵权纠纷实现了10日左右调解结案,比法定办案期限缩短近90%。联合审理快速化解纠纷,部门联动开展全省首例行政裁决与行政确权联合审理。
在济南,越来越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创新锻造“金铠甲”、释放“金效益”。
……
当“金点子”遇见沃土,当“金钥匙”打开市场,当“金招牌”闪耀四方,当“金铠甲”守护创新……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更将精心培育、守护知识产权这枚“金引擎”,以前所未有的驱动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注入不竭动力。(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