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6 10:21:44
唐末五代时期的荆浩,字浩然,号洪谷子,河内沁水(一说河南济源人,一说山西沁水县人)著名画家,北方山水画派之祖。
荆浩博通经史,博雅好古。
唐僖宗在位时期,荆浩由家乡来到开封,任唐末小官。
后来,由于藩镇割据,荆浩为躲避战乱,退隐不仕,开始了“隐于太行山洪谷”的生涯,自号洪谷子。
洪谷位于开封之北二百里左右的林县(今天河南省林州市)。
林县唐时名林虑县,太行山脉于县西绵亘一百八十里,总称林虑山,由北向南依次叫黄华、天平、玉泉、洪谷、栖霞等山。
荆浩在这样幽美的环境中,躬耕自给,埋头学画。
有一天,他因迷路走到一个乱石林立的峡谷里,只见谷里小溪清澈,古松苍天,便摊纸作画。
正巧,碰见一个衣着简朴的老汉。
老汉见了荆浩,亲切招呼,说:“你知道画法吗?”
荆浩以为老人轻视他,心里有气,说:“画画嘛,画得像就好。”
“你说差了。”老人感慨地说:“我见你天天到此临景,风雨不辍,精神可嘉。但你只能画外形,那怎么行呢?
画者刻划也。要深入领会描写对象的特征和精神实质,才能形神兼备,精巧入微啊!”
荆浩大吃一惊,忙问老人姓名,以便登门求教。
谁知人笑而不答,飘然而去。
从此,荆浩虚怀若谷,听取意见,又吸取各家所长,独钓一格,终于成为名家,被后人尊崇为山水画的宗师。
他自己也终身忘不了那位不知名姓的老人。
今天的故事就讲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