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6 09:41:16
近年来山西各地新增了不少“古城”,比如去年刚竣工的“太原古城”,前些年的建成的“大同古城”,两年前的“忻州古城”,如今在长治又生出了一个“黎城古城”,也许过不了多久,还会有更多的古城会“破土而出”。
其实,山西真正能保持原貌的还是“平遥古城”。虽然这座古城也经历了比较大的维修,但并非是在残存废墟上的重建。因此,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接纳为世界文化遗产。
经过红巾军起义推翻了蒙古人的元帝国,遍地烽火熄灭之后,明朝建立后的头等大事,就是重建各地的城防。朱元璋亲自领导、指挥、布置了这项庞大的工程。
按照明朝制订的规划,都、府、州、县城都有明确的建造标准,城墙的长度与高度、城墙的材质、城门和街道的设置,以及城内的政府设施等等,都规定得详细具体。
实际上如今在中国能够见到的古城,基本都是明朝以后修建的,即使号称千年以上的古城,也都是经过了明朝大规模的改建。比如西安城就是明朝建造的标准府城,规模远比历史上的汉、唐首都长安城小得多。
平遥古城是一座当年规划的标准县城,按照朱元璋的规划,除了县衙、钟鼓楼、六座城门等设施外,县城还必须设文庙、城隍庙、武庙等设施。
我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去平遥时,那个时候古城还没有封闭,进出不要门票,城内还有一些工厂,以及六十、七十年代建的居民宿舍楼等。后来再去的时候,发现道路已经封闭了,只能把车停在城外。
以前我有几次路过平遥,都是住在城外的旅店,城内没有像样的住宿。但有一年冬天到平遥,傍晚停车后被围上来的当地民众热情地带到了一家私人民居客栈,享受了一下晋中民居里的生活。
这是一个典型的古老民居,我和全家人被安排住在正房的一层,这是一座砖木机构的两层楼,与乔家大院的情景完全一样。一楼是一明两暗的格局,中间是堂屋,两边是卧室,进入后就是土炕,睡在上面虽然有点硬,但却非常暖和。但那一晚最大的烦恼就是来自楼上,住客在楼上不睡觉,木质的楼板根本就不隔音,踩在上面吱吱作响,找到客栈主家交涉了半天才让他们安静下来。
如果没有噪音干扰,住平遥民居客栈还是挺舒服的,冬天室内暖和,而且早餐可口,山西的大馒头、粥、咸菜都很棒,而且还有不错的刀削面等。
到平遥游玩不适合参加旅游团,应该住下来慢慢闲逛。城内最值得的逛的地方首先是县衙,这是一个典型的明、清时期县政府,前面是官衙,后面是官邸。
官衙除了办案大厅、会客厅和县长书房,就是几位县丞、主簿、典史的办公室,以及捕快等差役的门房。
从县衙的规模上看,明、清时期的公务员队伍是非常小的,县政府的编制远远小过如今的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政府的财政压力不大。
平遥的文庙很有特色,大殿的造型看起来非常古朴,似是宋朝以前的古老式样。
朱元璋虽然读书不多,但作为一个开国皇帝,还是必须继承祖上留下来的尊师重教老传统。
文庙内设有系统介绍中国科举制度的详细展览,唐宋之后文人士大夫在政坛上崛起,逐渐取代了秦汉时代王公贵族把持朝政的局面。
明清时代晋商崛起,致富后的家庭普遍重视子女的教育,鼓励富二代刻苦读书考取功名,跻身官场保护家族产业。
另一个值得去逛的就是与文庙一街之隔的城隍庙。
按照朱元璋的设想,县衙主管阳间事务,而阴间的事务则归属于城隍庙管理。
朱皇帝出生自土地庙,对城隍神极为重视,规定了各都、府、州、县城均应配备相应等级的城隍庙。
平遥城隍庙有一座颇有特色的大戏楼,凡入庙参拜者,皆需俯首从楼下低矮的门洞中钻过,以增加城隍神的几分威严。
入得庭院,殿堂建筑十分精美。城隍庙如今在国内保留下来的不多,解放后大部分被作为破除封建迷信而拆毁,平遥的这座城隍庙可说是传统文化的标本。
平遥城内有许多保留的老建筑,“日升昌”票号曾经是山西著名的钱庄。山西文革时期武斗激烈,但平遥古城内部的古老建筑大多平安无事。七十、八十年代为了发展经济,政府曾经准备拆除城墙拓宽城内道路,但因缺乏拆迁资金而作罢,使古城终于躲过一劫。
除了古城内部的古迹,平遥城外还有一些精美的景点,我认为最值得去参观的是城外的双林寺,此处也被联合国接纳为世界文化遗产。
双林寺建于五代十国时期,距平遥古城开车不过十分钟。
双林寺最值得参观的就是明代精美的彩塑。
双林寺的雕塑堪称明代彩塑艺术的精华,现存彩塑2052尊,完好的1566尊。
经历了文革浩劫,如今国内寺庙中留存下来的古代雕塑已经非常罕见,双林寺留存下来的明代原始雕塑弥足珍贵。
看过了双林寺的彩塑,再比较其它寺庙中那些文革以后复制的粗糙雕塑,不论是人物的造型,还是神情气质以至于色彩,差异一目了然。
平遥城外另一座值得参观的古迹就是城北的镇国寺,此寺也是建于五代十国时期。
镇国寺同样拥有精美的彩塑,而且更为珍贵的是部分彩塑为宋代遗留的作品。
平遥古城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值得住下来慢慢逛,慢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