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4 09:25:01
地名是语言学中的一个专门领域,地名的用字和读音都有一定的特殊性。
“莘”字是个多音字,读音为shēn与xīn,用作地名,全国20个省(区)有多处,不同的地方,读音不同,要注意区分。
莘县,郦道元《水经注》载:“漯水又北绝莘道,城之西北有莘亭”,即指此地。
“莘”字有众多之义。上古时期,此地水草丰盛,物产丰富,因而被称为“莘地”。夏商时期,此地被称为“莘野”。
596年,置莘州,隋大业二年(606年),杨广即位后,废莘州,改清邑为莘县,此为莘县名称在史书上首次出现。由此看来,莘县之地夏末属有莘国,后来县内又建有纪念伊尹躬耕的莘亭。
之所以以“莘”字为县名,应与“莘亭、莘地、莘野”之名演化有关。其后莘县县名未变,一直沿用至今。今之莘(shēn)县,山东省聊城市辖县,县辖莘城镇、莘州街道、莘亭街道。
▲莘县汽车站
莘字作形容词时,表示有长、众、多之意。如莘莘学子。莘莘,读音为“shēn shen”,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的意思。但不可说莘莘学子们,莘字叠用时,已含有复数。
莘(shēn)塔,原名孙塔,据《吴江县志》记载,其名源于古代的一座塔。清康熙年间,因此地文化底蕴深厚,莘塔方言为苏州话与上海话结合的产物,方言“孙”“莘”同音,遂取“莘莘学子”之意改为“莘(shēn)塔”。清宣统二年(1910年),莘塔设为镇,后为江苏省吴江市(现苏州市吴江区)的一个镇,现为黎里镇莘塔社区。
莘桥,农村居民点,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因“殷峤”谐音得名。据本县《殷家庄殷姓传》载:莘桥原为唐太宗帅府司马殷开山(殷峤)之后裔建村,原称殷峤。后谐音改为新桥。宋金时已设新桥镇。清朝光绪十二年(1886年)后读作莘(shēn)桥。
莘庄,农村居民点,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因历史传说而得名。传说,商朝大夫伊尹曾隐居此地,耕于有莘之野,后演变为莘(shēn)庄。
莘野村,农村居民点,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因历史事件得名。明万历初年(1573),该村农户从武邑村迁来,住地小山为“辛山乙向”,故名辛乙村(又称星月村)。乾隆二十七年(1763)该村出了个翰林龚渤,后以他“躬耕于莘野”的事迹,把村名改为莘(shēn)野村,名称沿用至今。
“莘”,中草药名,在有的地名中读xīn。
莘塍(chéng), 莘读 xīn,地名,在浙江省温州瑞安市东南部,东濒海。“莘塍”两字, “莘”,是指多年生草本植物,泛指植被。“塍”指田间土埂,用来分界并蓄水。“莘塍”两字合在一起,表示古代此处莘草等植物生长,塍堤交错。相传,唐贞观年间,围涂垦殖,煎盐开荡。明嘉靖时期称莘塍庄,民国年间属莘塍乡,1946年置莘塍镇;1949年9月改称莘塍乡;1950年8月恢复莘塍镇建制;2011年5月,全市乡镇区划调整,撤销莘塍镇建置,设立莘塍街道。
莘庄,地名,在上海市,是闵行(háng)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上海县志·建置·集镇·莘庄镇》记载:莘庄,一名莘溪。自明朝起就因市业兴旺而渐成集镇,民国十七年(1928年)设莘庄镇,正式有了城镇的建置。莘庄作为上海县县府所在地达32年之久, 1992年后,莘庄依然是新闵行区机关所在地,也近30年了。
莘庄因跨莘(xīn)溪而地以溪得名,莘庄镇地名,最早记载见于1630年编纂的《崇祯松江府志》,莘溪因为两岸长满了细莘(一种中草药)而得名。其河名最早见于明《正德松江府志》中,比莘庄镇名还要早120多年。“莘”字在做植物时读“xīn”。莘即“细辛”,一种中药草。
▲莘庄车站
莘庄的“莘”,有些人习惯性把它读成莘莘学子的“莘”(shēn),其实作为地名,它的正确读音应该是xīn。
全国叫“莘(xīn)庄”的地名不少,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河南省洛阳市嵩县都有叫莘xīn庄的地名。
以村民姓莘(xīn)得地名,例如,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的莘庄,明嘉靖年间,莘克从山西洪洞现迁入建村,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县太平镇的莘庄,村中村民姓莘。
尽管“莘”字在作为地名时有两个不同的读音,但当它特指山东省莘(shēn)县、江苏省莘(shēn)塔与浙江省莘(xīn)塍、上海市莘(xīn)庄这些地方时,读音是固定的。这些地方都是具有独特地理和文化背景的地方,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故事和发展轨迹。
由此可以看出,地名用字“莘”的读音,与“莘”字的含义、当地方言、历史事件、村民姓氏等方面都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