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春节简介20字左右(春节——岁序之始 万象更新)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3 09:21:31    

对于中国人而言

“过年”意味着

跨越旧周期

对新周期的美好期盼

代表着对生活的希望和梦想

更代表着家庭的和睦与美满

是对生活的最高仪式感

这份庆典

是人类历史最悠久的集体活动

无数人站在一起

共享记忆与感动


年味里

有童年的记忆

有团圆的幸福

有对未来的期许


正是这一天的存在

让我们彼此找到心的所在

做回自己,心存温暖

又增添新的力量

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前行


春节介绍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表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春节传说

万年创万年历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受了树影移动与山崖上滴泉的启发,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和漏壶,用来测定时间,于是便有了万年历。据说春节是由万年青年创制的万年历而来。

年兽传说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人们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老人告知了人们驱赶“年”兽的办法。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春节。

民间习俗

吃团圆饭

吃团圆饭,是家家户户最热闹最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桌上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二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吃饺子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人家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吃着了,新的一年更加好运。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从明代开始盛行。

拜年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诗词

辞旧迎新

今宵是除夕,明日又新年。

——于谦《除夕》

一年今夕尽,爆竹又迎春。

把酒家家乐,桃符万象新。

——朱晓琴《除夕》

旧岁此夕尽,新春今日回。

——赵蕃《岁除日立春》

一岁尽今夕,既往那可追。

——王铚《除夕》

今年尽今日,明日是明年。

——陈樵《除夕》

感慨时光流逝

但知旧岁逢新岁,

不觉中年又晚年。

——王绂《除夕有感》

一日复一日,其来不肯迟。

一冬复一春,既去谁能追。

——刘从益《次韵别岁》

残年气候消磨尽,

来日风光陡觉新。

——许景衡《除夕别仲焕》

浮生过五十,光景如飞鸿。

寒暑俛仰间,四序忽已终。

——陆游《丁酉除夕》

除夕之夜,其乐融融

坐玩群儿戏,閒供一笑欢。

——张翥《除夕》

灯前儿女小团圞。

岁将阑。夜将残。

——邵亨贞《江城梅花引 其一 己卯除夕》

爆竹声中岁又除。

顿回和气满寰区。

——赵师侠《鹧鸪天·丁已除夕》

儿女欢喜罗酒浆,

夜深笑语火炉傍。

如何去岁听风雪,

身在江南梦故乡。

——方翥《甲戌除夕》

年风百味

冰心《童年的春节》

文章节选:

“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

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

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

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傅和余妈。”

朱自清《新年底故事》

文章节选:

肉包子、糖馒头、风糖糕,我都吃了些,又趁娘他们不见,每样拿了几个,将袍子兜了,想藏在床里去;不想间壁一只狗跑来,尽向我身上闻,我又怕又急,只得紧紧抱着袍角儿跑;狗也跟着,我便叫起来。娘在厨房里骂我“又作死了”,又叫姊姊。一会大姊姊来了,将狗打走;夺开我的兜儿一看,说“你拿这些,还吃死了呢!”伊每样留下一个,别的都拿去了;伊收到自己床里去呢!晚间郭妈妈又和我要去一块风糖糕;我只吃了一个肉包子和糖馒头罢了。

梁实秋 《北平年景》

文章节选:

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年菜是标准化了的,家家一律。一锅炖肉,加上蘑菇是一碗,加上粉丝又是一碗,加上山药又是一碗。大盆的芥末墩儿,鱼冻儿,内皮辣酱,

成缸的大腌白菜,芥菜疙瘩,——管够。

老舍《过年》

文章节选:

在发纸前父亲总是提前把鞭炮拴在一根大杆子上,靠在墙角就等着放了。十点左右,周围的村子就开始发纸了。鞭炮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火光将天边都映得发亮。十一点半了,父亲便把我们几个都叫出去,开始忙活,有的点鞭炮,有的点一堆火,母亲则在屋里做饭。篝光燃起,鞭炮声也响彻夜空。火光映着红红的笑脸,我们围着火堆跳着,叫着,跑着,那一刻,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

过往皆为序章

将来皆为可盼

愿你越来越快乐

越来越觉得人间美好

愿你在平凡的生活中

活出不平凡的精彩


风好正是扬帆时

奋楫逐梦向未来

2024

我们将继续与亲爱的你相伴

以希望的焰火

照彻充满爱与勇气的生活

保持热爱

奔赴山海

相关文章
太突然!中国“电梯大王”逝世,年仅62岁!他靠500元机器和一辆二手三轮创业,公司上市后为股东分红34亿元
2025-04-22 00:55:00
得力保险柜售后全国服务号码多少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2025-04-21 23:59:54
新科空调全国各市24小时售后服务点热线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2025-04-21 23:59:44
新基德热水器维修服务中心|全天24小时服务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2025-04-21 23:58:06
凯迪仕指纹锁售后服务中心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2025-04-21 23:5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