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杜甫的这首“朱门酒肉臭”的背后,预示了杨贵妃的命运。揭露现实的黑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11 17:13:55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他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赏析杜甫的伟大代表作之一《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起玩下看!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唐】杜甫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创作背景:

杜甫在天宝十四载(755年)的十月、十一月之间,他由长安往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妻儿,写下了这首诗。“安史之乱”是唐朝各种社会矛盾的总爆发,从此李唐王朝一蹶不振。杜甫在长安根据十载长安生活和这次途中的见闻,敏锐地感到国家的危机已迫在眉睫。

整体赏析

在杜甫的五言诗里,这是一首代表作。当时安史之乱的消息尚未传到长安,然而诗人在长安往奉先县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已经显示出社会动乱的端倪,所以诗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这显示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

佳句欣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翻译:贵族人家里的酒肉飘香,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两者的对比写出了当时社会暗藏着的汹涌波涛,同时也是突出贫富差距过大,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呼应。

相关文章
河南确山:“提琴之乡”奏响奋进曲
2025-04-21 04:19:00
上证社会责任ETF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2025-04-21 02:14:00
深圳自主泊车迈入2.0时代!深业上城商区试点启动
2025-04-21 01:05:00
欧铂尼防盗门全国统一服务号码-全国服务热线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2025-04-21 00:00:09
凯利莱指纹锁全国各市售后热线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2025-04-20 23: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