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3 10:39:09
2011年,一起盗墓案让一座千年古墓浮出水面。幸运的是,虽然盗墓者挖了一个14.8米深的洞,但他们的手离被埋的东西还有5厘米远。2014年,考古队开始挖掘墓穴,直到2015年初才找到墓主的棺材。经鉴定,该墓主人为刘贺,为汉武帝第一任海昏侯。
江西南昌发掘西汉海昏侯墓的消息,使人们对这位仅27天就被赶下台的著名皇帝刘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在他27天的职业生涯中,他为什么以平均每天40多件荒唐事的速度做出1127件荒唐事呢?他的“皇帝游记”可以用通俗的“不作不死”来形容汉武帝刘贺是最恰当的。
刘贺的作死已经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他很无知。这些话在他面前太单薄了。刘贺的随葬品可谓“金玉满堂”。他墓中共出土金器378件,其中金饼285件,马蹄金48件,临淄金25件,金盘20件。这些青铜器按汉制重量计算,总重量已达200斤,比以前发现的所有汉代墓葬都要重。
刘贺的父亲刘髆是汉武帝刘彻的儿子。汉四年(公元前97年),刘髆被封为昌邑王,成为西汉昌邑第一位昌邑王。公元前88年正月,昌邑王刘髆逝世。他死后的谥号是哀王,历史上被称为昌邑哀王。年仅5岁的刘贺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
正因为如此,刘贺缺乏必要的纪律,成了一个我行我素的花花公子,无知无畏,傲慢放纵,无法控制自己的所作所为,无知无术。不管汉武帝死了,还是汉昭帝死了,刘贺还是像往常一样出去打猎放纵。虽然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母亲也是“天下最强”的李夫人,但他的舅舅也是一位名将李广利,他根植于皇室血脉,但他离正统王位继承权还很远。
历史就是这么的偶然,公元前74年6月5日,汉昭帝刘弗陵突然驾崩,享年21岁,膝下无子,对皇位觊觎许久的刘胥开始了对皇位的争夺,但是却因为未讨得辅佐大臣霍光的“心头之好”,7月18日,大将军霍光以承皇太后诏为由,诏书说:“诏令昌邑王:派代理执行大鸿胪事务的少府史乐成、宗正刘德、光禄大夫丙吉、中郎将利汉征召王,乘坐七辆驿站的马车前往长安府邸“凌晨一点左右,刘贺用蜡烛打开印章,得知自己是皇帝的消息。
就这样,刘贺意外地继承了“大统”,成为西汉第九任皇帝。从以往的考古发现来看,就连刘备的祖先、中山靖王刘胜也没有过如此丰富的墓葬。如果刘贺只是一个侯爵,那么拿这么多黄金作为陪葬品就有点太土豪了。纵观历史,也许他的另外两个身份可以给我们答案——西汉九帝和昌邑二王。在历史上,也有一个关于他的奇怪记录:在他任职的27天里,他做了1127件荒谬的事情。
刘贺突然从一个被汉武帝忽视的孙子变成了大汉天子。这是祝福还是诅咒?老子说“祸福相依”,果然。就在他的座位还没热的时候,又一根大棒打到了他。刘贺即位27天后,霍光突然率领大臣要求太后辞退刘贺。太后也不是外人。她是霍光的孙女,汉昭帝的皇后。当时,她只有15岁,但她成为了皇太后,很快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
霍光罢免刘贺的理由也很充分。据《汉代霍光传》记载,“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即刘贺在任27日内共做荒唐事1127件,平均一日40件。如果刘贺每天只睡4个小时,也要2小时就做一件。经过短短一个月的调查,霍光匆忙做出了废除刘贺皇帝的决定,这太武断了。
因此,汉代《霍光传》在描写这段历史时,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霍)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所有的大臣都吓坏了,脸色苍白。他们不敢说话。当霍光向大臣们征求废除皇帝的意见时,他们的反应是“震惊失色”。
显然,事先并没有这种迹象。刘贺不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一定有秘密。但这一秘密在《汉书·龚遂传》中仍然可以找到:“王相安乐迁长乐卫尉”。原来,刘贺成功后,提拔他在昌邑国的相国安乐为长乐宫的护卫,成为长乐宫的最高统帅。我们不能轻视这位15岁的太后。
霍光虽然可以废立皇帝,但是这个决定是不能从他的嘴里发出来的从理论上讲,只有通过太皇太后,才有可能立下诏书。刘贺把他的密友提升到了这样一个关键的地位。难怪霍光再也坐不住了。如果他再不行动,他就等死了。然后是他会“下课”。